在线客服
关注微信公众号
热线电话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以石会友 » 石城花雨 » 正文

六合瓜埠初冬行

发布日期:2020-12-04  来源:个人  作者:张澜涛  浏览次数:589
 

六合瓜埠初冬行


初冬的六合瓜埠,寒气渐显,体感知冷。

一眼瞅去,平畴沃野,冬色苍茫,成块成片等待收割的稻谷,雨中依旧不改金黄的色调,落叶乔木早卸了春夏的绿装,只剩裸露的枝干,在旷野的冷风中不停地摇曳着,那原本掩映在绿树丛中农家的房,像一个长了满头秀发的人,突然被剃了光头似的,一目了然的青砖黛瓦,在你眼前展现着它的形和样,一派好让人敬畏的冬日自然村野的萧索景象!

就在这冬的氛围渐浓的时候,我们一行7人,因玩石人李老师的邀请,于日前清晨驱车前往六合瓜埠观光采风,亦可称之为美丽乡村一日游吧。



李老师有个朋友是瓜埠当地的人,是我们此行要参观的“怡来农庄”的庄主,沾着李老师的光,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的朋友。

李老师的朋友约莫40岁左右的模样,敦实的身材,略黑的脸庞,憨厚的形象,质朴而真诚,浓厚的六合瓜埠的乡音,透着他生于斯、长于斯的乡土气息。

彼此见面寒暄之后,李老师、朱总夫妇、政委和张薯、澜涛夫妇一行,在庄主的带领下,参观了他经营的农庄。

偌大的农庄里,饲养着鸡鸭鹅羊鸵鸟孔雀兔等家禽,俨然像个禽畜的乐园,数量之多、品种之全, 初具规模;农庄里还有个大约10来亩田大小的水面,用堤埂一分为二,养殖鱼虾和大闸蟹;加之各类蔬菜亦有农庄自己种植,一年四季人来客往,荤素菜自供和保证农家菜的日常经营绰绰有余,不用外购。


这是现代农庄集产、供、销于一体的成熟的经营模式,在当下乡村的普遍施行,歌曲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描绘的美景,如今不再是农民的憧憬,而是变成了真情实景。

乡村的脱贫致富在此可见一斑,宛如小康之道接上了现代高速公路,迈步走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快车道,可喜可贺!



参观了悦来农庄,大抵知道了其经营规模及内容,感觉这个农庄虽然硬件不算太好,但在养殖业上还是有自己的特色,凭借这样的经营,农家人开始富裕起来,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如今的日子会过这般幸福和美好。他(她)们想着、笑着,心里甜着,充满了生活的慰籍和快乐!

我们这次来瓜埠采风,之前李老师跟庄主联系好,安排了拔萝卜的活动。

看到天阴沉沉的下着毛毛细雨,高老师、政委、张薯、澜涛几个人不想去拔萝卜了,请李老师带朱总和澜涛夫人去完成这个项目,我们四个男人围成一桌,打起了掼蛋牌。

这一百玩不厌的扑克牌游戏,在玩之前人们必会重复那句“饭前不掼,等于不吃饭”的俏言。政委俏言的话音刚落,澜涛接着添加了一句“饭后不掼,等于不欢而散!”这一讲不要紧,却赢得笑声一片,回荡在农庄的房舍内外,带着热气驱散室内初始逼人的寒气。掼蛋起了劲,人人使劲举手重重地将牌掼在小方桌上,只听得哔哩啪啦地响声,此起彼伏,好不热闹,掼得刺激而有兴味。

快12点的样子,农家菜的香味都飘散到我们掼蛋人的鼻腔里来了,知是午餐就要开始了,辘辘的饥肠,十分期待农家美味的分享,更是好久没品尝农家菜那样的迫不及待了。

说来也巧,主人招呼我们到餐厅用餐,李老师和朱总她们的萝卜也拔回来了,大袋小袋的萝卜,沉甸甸,拎的他们腰肢弯弯的快速地行走着,真是快乐了我们,辛苦了他们。

李老师说,六合瓜埠采风行午餐现在开始,满桌的农家菜敬请各位老师品尝。




农家的菜,无论荤素皆为自产,一盆一碗摆满餐桌,放不下就堆摞子,所呈现的也自然是农家的味,农家的形,农家的样。

农家人舍得给人吃,就怕客人吃不饱、吃不好,从此拜拜永远不再来。

所以,菜的量就是他们待客实诚的佐证;菜的色就是农家质朴而本分的真:菜的味是农家润泽水土奉献的肴。

一眼瞥之,一目惊艳。

一盆鸭子汤,由整鸭切成块的量,装的盆披披满满的,汤面上还星罗棋布地荡漾着形如荷花的特大馄饨,只能先用筷子夹鸭块和馄饨享用,设法降低汤的容量,否则如用勺舀汤,轻轻一晃荡就会漫溢在餐桌上,浪费了这白如牛奶一般的富含各类微量元素的营养汤汁,很可惜的。

自家水产的鲫鱼,捡最大最肥美作食材,用于红烧,仅仅一条就鱼,就成功地实现了宽敞的盘底全覆盖。奇怪的是农家的鱼,丝毫没土腥味,问主人是何原因,答曰:“水质好,无污染。”说的也是呢,难怪鱼肉质细嫩味纯,在城里哪能吃到这等新鲜味美的鱼啊?我们的味觉就是感受。

朱总说:“这农家的鱼真好吃哦!”朱总的话音还未落地回声,我们一行发起的“鱼光盘”行动首战告捷。大家面面相觑而笑,笑各自见美食口味都一流的超级棒哦!

我真有点担心一桌的菜没吃完,肚子早就会饱了。

哪知担心是多余的:不到半个小时的光景,大盆的红烧鸡块和盐水鹅、大碗的杂烩、大碟的鸡蛋饼和松花蛋,另加大盆的鲜肉水饺等10多个菜,进入了我们贪婪的胃,只剩小量鸭子汤和弃之可惜的鸡勒骨,以示在农家人面前体现我们一行城里人还有点儿斯文。

他们会这样看吗?不知道了,或许是心照不宣吧?



 四

一桌丰盛的农家菜几近光盘,进入了我们的肚皮,与我们一行人的胃肠成了亲密无间的物友。然而,农家菜的味还在我们谈笑风生中满嘴头子散发着,弥漫在农庄的空气里。

玩石人李老师告诉我们说,在距离这农庄不太远的地方有个废弃的石矿,手气好的话能在那里捡到真的雨花石,问我们有无兴趣去寻找?

我们四个大男人无意有去者,上午掼蛋意犹未尽,端着庄主给我们泡好的茶,又围着小方桌入坐,继续打起掼蛋牌来了,正所谓,饭后不掼蛋,形同不欢而散。

朱总说:“上午拔萝卜你们掼,下午捡雨花石也不想去,又开始掼蛋了,你们不去,那我就和澜涛夫人跟李老师一起去吧,碰碰运气,说不定真能捡到好看的雨花石。”

初冬的瓜埠,室外的寒气渐臻,阴沉沉的天还在下着如花针一般细密的雨。不一会儿,朱总和澜涛夫人坐李老师的车,一起去距农庄10多公里外的石矿,捡雨花石去了。

室外和室内冷暖分明,想到他们到矿山还要撑雨伞、经风寒,满山遍野地寻找雨花石,我们感觉要比他们舒服多了。此时,我们的掼蛋打的热烈而又闹腾,很有意思的!

都是年过半百,乃至奔七途中仅差几步远的人,较起真来还像个童心未泯的孩子似的,童年的天真烂漫、要强好胜,在这一刻展露无遗。人啊,一颗童心留在岁月行程中的痕迹与禀性,任何时候不会消磨殆尽,就如我们平常打掼蛋,争个高下和输赢,就是可见一斑的佐证和缩影。

我们一边打掼蛋一边在想,李老师他们3人会真的在废弃的矿山那儿捡到好看的雨花石吗?

尤其是我,想着想着,忽然想到了瓜埠的前世,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镇,其遥远的昨天的辉煌,顿时在我的眼前放射出历史光华:

瓜埠因渡而建镇,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,是已知南京地区年代最久的古镇。

远在东汉永初5年(公元118年),安帝刘祜根据当时南北交通的需要,在此建驿站、设渡口,使得这里成为军民人等往来频繁的地方,所以,历史上的瓜埠,繁华了好长一段时间。直到唐宋时扬州瓜州渡、镇江的西津渡先后设立,瓜埠的繁华才渐渐凋敝和清冷。但它在东汉至隋代时曾经发挥过的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作用,以及它在历史上地位,是历代史学家们所公认的。繁华落寞,名气犹存。

有史料记载,乾隆第三次下江南,就是在六合瓜埠古渡过的江,相传皇上不慎丢失了龙袍和玉带,留下两个地名,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着。

南京人挂在嘴边常说的一句话是:“跟我走,带你到龙袍吃正宗的蟹黄包子去!”

我们此行天不作美,未能到古老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瓜埠古镇走一走、看一看,多少有点儿遗憾。



11月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时候,饭后我们4人在农庄餐厅里还没打满两局掼蛋,暮色就已初降。

透过窗户,看见室外的晚霭开始慢慢笼罩整个农庄,能见度不足数十米的样子,再过一会夜幕降临,我们所在农庄及没灯光照映的无边的乡野,将会被黑夜无情地吞没。

就在这晚霭将降的当儿,朱总乐呵呵的笑声传入我们的耳际,原来是她和李老师及澜涛夫人,从石矿那边捡雨花石回到农庄来了。

我们顾不得这局掼蛋的结果如何,立马戛然而止,一起来欣赏他们仨捡到的雨花石,分享他们一个下午不辞辛苦的劳动收获。

手指袋子里装得沉甸甸的雨花石,朱总喜不自禁说:“你们不去的人亏大了,你看我和澜涛夫人都捡到那么多雨花石,李老师还现场教我俩如何识别真假雨花石,以及雨花石与普通石头(鹅卵石)的区别,我们学到了一招,还真的捡到了雨花石呢!”

我们感觉朱总今天真的赚大了,她捡到的不少雨花石成色还真蛮漂亮的,赤橙黄绿皆有,有的还能够呈现不错的图像,回家往水碗里一浸,那色彩及图甭说有多美了。

朱总是直爽人,听到我们都夸赞她捡到雨花石好看,于是她就直言相告:“哪有那么多便宜捡啊,那几颗好看的雨花石是我花了200块钱,在现场售卖雨花石摊位上买来的啊。”我们感到愕然,原来好看的雨花石不是随便可以捡到的啊,非得花钱买不成?

难怪特别精美的雨花石需要通过买卖渠道才能得到。熟稔此行的李老师深有感慨地说:“正是,我们玩石人,谁手中拥藏的绝品、珍品、精品、佳品雨花石不是花钱买来的啊?如果都能随便捡到的话,那真是稀罕无比的幸事。我玩了几十年的雨花石,至今没捡到过满意的雨花石!”

李老师把朱总买来的和捡到的雨花石,做了对比,差别确实很大,甚至有的捡到是不是雨花石,还存疑多多。不过李老师说:“今天我和她们俩捡到雨花石基本是真的,就是没看相,当地内行人对此视而不见,因为缺乏观赏价值。”

再看看澜涛夫人捡到的所谓雨花石,大的大,小的小,基本没有一个好看的,若跟朱总花钱买的那几枚的雨花石相比较,品相之较一目瞥之。

雨花石的明朗、宁静、无我的境界,对于没玩过雨花石的朱总来说,不啻是个慰籍和分享。

今晚回城,于夜阑人静之时,朱总夫妇一起欣赏那好看的雨花石,必会情不自禁地清唱:“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,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,千年之后繁华落寞……”这首熟悉的歌,进而沉浸在这温馨优美的石颂旋律之中,进入甜蜜的梦乡……




我们一行在六合瓜埠观光采风,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行程,但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而又难忘的。

农家菜品尝了,掼蛋打了,萝卜拔了,雨花石捡了,留念的照片拍了,谈笑风生的初冬行了,一切的收获心满意足地取得,不虚此行!

庄主及家人已站在屋檐下橘黄色的灯光里,冒着晚雨做好了将要送别我们的准备。

环顾四周,浓重的夜幕,拉黑了农庄灯火外所有的地方,偶尔可见附近乡村公路上,车辆匆匆驶过时的照明灯,间忽显现裸露枝干的树和农家房的影,以及旷野里可视的闪露的景。此时,乡间万籁俱寂的夜尽显无遗,与城里的灯火通明,判若两境。

 庄主及家人向我们挥手道别,我们为感谢他们热情好客的待人,挥手向他们致谢,一双双充满真情实感的互为挥动的手,在农家的灯光下构成了一幅感人的送别画面,镌刻在我们的印象中,挥之不去!

我们怀揣着依依不舍的心情,告别了瓜埠“悦来农庄”,雨夜里驱车打道回府,结束了一天的乡村初冬行。

晚雨越下越起劲,车光灯划破寂静的夜空,照亮前行的路。雨刮子一刻不停地来回刮着淋落在挡风玻璃上的雨水,透过侧身的车窗,可见晚霭笼罩的乡野,顷刻间给自然界的夜色,蒙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魔影,跟白天里的一览无遗,存有天壤之别。然而,夜行车的静谧,与白天的躁动与喧哗相比,更使人在宁静致远中,得到一份心灵上的慰籍与安宁,在动与静中守护生命的平衡。

我正这样若有所思地想着,忽然听到驾车的李老师提醒:澜涛老师啊,你家的住老门东就要到了,快吧,几十分钟的车程。

看到车窗外尽显的是家门口漂亮的灯景和熟悉无比的建筑物,李老师的告知,让我把回家的感觉与今日瓜埠初冬行的感受,相提并论,感慨系之。今非昔比的乡村,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,处处是全民奔小康生动图景的视角呈现,不虞之誉,令人称道!

这一天的乡村之行,对于我们来说,不光是放飞心情的愉悦,更多感觉到的是,六合瓜埠百姓用奋斗创造幸福的万千气象,如同描绘在大地宣纸之上的精美图画,成为他们献给党第一个100周年奋斗目标的答卷,那么精彩合拍,充满了浓郁的小康氛围。

这便是我们此次六合瓜埠初冬行,走出城区、深入乡村观光采风,所取得的比先前预料的更加令人欣慰的收获!

 

 我们一行7人的这一天,真的过得特别的有意义啊!



 

更多精彩内容,请关注雨花石官网微信平台
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为雨花石网提供法务支持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更多»推荐产品
推荐图文
推荐以石会友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| 入档指南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